追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追书网 > 实业家 > 第11章 采访

第11章 采访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步轶丽在一片朦胧中悠悠转醒,只觉周身像被重石碾压过般,每一寸肌肤、每一块骨头都在叫嚣着疼痛,尤其是头部和腿部,那钻心的剧痛如影随形。她费力地睁开双眼,眼前是一片惨白,消毒水味充斥在鼻腔。身旁,监护仪发出规律的 “滴滴” 声,像是在为她的生命做着注脚。

病房外,早已围满了闻风而来的记者,他们手持记录本,摄录机,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急切,都盼着能抢到步轶丽的独家采访。

现在有地产集团在背后推高热度,竞标供应商遭遇交通意外已经引起了当地人的巨大关注,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病房外,早已如蜂巢般围满了闻风而来的记者,他们个个手持记录本,还有的带来的摄像记者,拿着摄像机对准的病房,那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急切,恰似一群嗅到宝藏味道的淘金者,都盼着能抢到步轶丽的独家采访,从而斩获一则轰动性的新闻。

李娜守在病房门口,神色疲惫不堪,黑眼圈浓重,可眼神却坚定无比,她张开双臂,试图阻拦记者们,语气中满是担忧:“大家先别进去,小丽刚苏醒,身体还非常虚弱,经不起折腾。”

步轶丽虽躺在病床上,却耳聪目明,听到外面嘈杂的人声,知晓是记者来了。她强忍着身体传来的一波又一波剧痛,那疼痛仿佛要将她的意志彻底碾碎,可她依旧咬紧牙关,用微弱却坚决的声音示意李娜让记者进来。

李娜面露犹豫之色,眼中满是心疼:“小丽,你现在太虚弱了,要不还是等身体好点再……” 步轶丽微微摇头,坚定道:“没事,让他们进来吧,这对工厂或许是个机会。”

第一位走进病房的是本地电视台的记者小张。他脚步轻缓,仿若生怕惊扰到这病房内脆弱的宁静,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,小心翼翼地走到病床边,微微俯身,轻声说道:“步小姐,您好。我是本地电视台的记者小张,真的很抱歉在您身体如此不适的时候打扰您。但大家都非常关心您的情况,也对您工厂的事情十分关注。您能和我们讲讲,在出车祸之前,您对这次招标有怎样的期待吗?”

步轶丽微微动了动嘴唇,喉咙干涩得好似要冒烟,发出的声音沙哑却坚定:“这次招标对我们工厂而言,至关重要,是我们实现转型升级、成功打开市场的关键契机。我们筹备了许久,日日夜夜都在打磨产品、优化服务,本想着能凭借这些优势,在招标中脱颖而出,为工厂迎来新的生机,注入新的活力。没想到……”说到这里,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无奈,仿佛被重锤击中的心再次泛起酸涩。

小张看着步轶丽憔悴却坚毅的面容,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敬佩,接着问:“现在工厂因为这次意外成为了热点,您对此有什么看法?”

步轶丽深吸一口气,试图缓解身体的疼痛,缓缓说道:“这确实是个意外,犹如晴天霹雳,打得我们措手不及。但我也希望借此机会,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厂。我们一直秉持着工匠精神,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玻璃产品,即便过程荆棘密布、坎坷不断,但我们从未有过丝毫放弃的念头。希望这次的关注能转化为对工厂实实在在的支持,让我们有机会继续砥砺前行。”

小张认真记录着,又问道:“那您现在身体状况如何?接下来有什么打算?”

步轶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,那笑容中带着坚韧与不屈:“身体很疼,每动一下都像是在地狱边缘徘徊,但我会努力康复。至于工厂,我会尽快回到岗位,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,继续为实现目标全力以赴。”

采访结束,小张向步轶丽道谢,带着满满的素材匆匆离开,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新闻的框架。

紧接着,一位财经杂志的记者小李走进病房。他身着笔挺的西装,皮鞋锃亮,眼神犀利而专业,一进来便迅速扫视了一圈病房,随后将目光聚焦在步轶丽身上。

“步小姐,您好。我是财经杂志的小李。这次工厂因意外受到广泛关注,从商业角度看,您觉得这对工厂的品牌建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?”

步轶丽思索片刻,脑海中快速梳理着工厂的现状与未来规划,说道:“从短期看,意外让工厂知名度迅速提升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但这也带来了诸多挑战,就像一把双刃剑。我们需要把这份关注转化为实际的市场认可,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热度。在品牌建设上,我们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,用实力说话,让大家看到我们工厂真正的价值所在。”

小李微微点头,对步轶丽的回答表示认可,又抛出问题:“在您住院期间,工厂的运营由谁负责?您是否担心会出现问题?”

步轶丽微微皱眉,旋即舒展开来,眼中满是信任:“李娜和工厂的骨干们在负责。我相信他们的能力,他们都是和我并肩作战多年的伙伴。虽然身处病房,难免会担心,但我也只能在这边安心养伤,等回去再全力投入工作,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。”

采访结束,小李满意地离开,心中已经在构思一篇深度财经报道,他预感这将是一篇能引发行业热议的文章。

随后,一位实业周刊的年轻记者小赵走进病房。他满脸朝气,说话语速稍快:“步小姐,您好呀!我是网络媒体的小赵。现在网上大家对您和工厂的事情讨论得热火朝天,有很多网友为您加油打气,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?”

步轶丽眼中闪过一丝感动,“非常感谢网友们的关心和支持,这对我们工厂来说是莫大的鼓励。我们会努力克服困难,不辜负大家的期望。”

小赵接着问:“对于这次车祸,您自己有什么想法?会不会对您后续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?”

步轶丽目光坚定,“车祸是意外,但我不会因此退缩。它只会让我更坚定地推动工厂发展,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 小赵得到满意答案,带着笑容离开病房。

在步轶丽接受采访的同时,警方的调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八十年代,监控设备稀缺,调查难度极大。但警方并未放弃,他们从汽车维修厂入手,再次找到那位工人,详细询问陌生人的情况,并根据工人的描述,绘制出嫌疑人的大致画像。

接着,警方沿着步轶丽车子行驶的路线,挨家挨户走访周边居民、商户。在一家小餐馆里,老板回忆起事发当天早上,看到一个身形瘦高、戴着黑色帽子的人在路边打电话,神色慌张,行为可疑。警方顺着这条线索,继续排查。

经过多日的艰苦排查和走访,警方将嫌疑人锁定为步友才。他们发现步友才近期经济状况不佳,且对步轶丽工厂的发展一直心怀不满,有强烈的作案动机。警方迅速行动,将步友才抓获。

审讯室内,步友才一开始还故作镇定,矢口否认与车祸有关。但面对警方出示的人证物证,包括汽车维修厂工人的指认、餐馆老板的回忆,以及一些通话记录等,步友才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。

最终,他低下头,声音颤抖地承认:“是我找人动的手脚。我不甘心看到小丽把工厂发展起来,想让她知难而退,把工厂低价卖给我……”

警方将步友才的供述详细记录,案件真相终于大白。

记者们得知这一消息后,纷纷进行后续报道。报纸上,大幅标题写着 “玻璃厂车祸真相大白,幕后黑手竟是亲属”,详细讲述了警方的调查过程和步友才的作案动机。

电视新闻中,记者在报道时义愤填膺:“经过警方多日的艰苦调查,这起离奇车祸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。嫌疑人步友才因一己私利,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行为,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。而步轶丽女士和她的工厂,在经历这场磨难后,依然坚守信念,令人敬佩。”

杂志报纸上,相关话题热度飙升,市民们纷纷给报社杂志寄去信件,谴责步友才的行为,同时为步轶丽加油鼓劲。

招标会主办方得知步轶丽的情况后,决定为她延期招标。恒兴地产集团的负责人公开接受采访,对着摄像机说道:“我们非常关注步轶丽女士的情况,她为了事业的拼搏精神令人动容。考虑到她的特殊状况,我们决定将招标会延期至三日后举行,希望她能尽快康复,参与到这场公平竞争中来。”

这一消息传出,再次引发各界关注,大家都期待着步轶丽能在招标会上有出色表现,也好奇工厂未来的发展走向。而此时,步轶丽在病房中,听着李娜念着外界的种种消息,心里已经打算好了一个营销计划。

这是难得的推广开自己工厂的机会,她必须要抓住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