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追书网 > 今朝 > 第32章 围巾

第32章 围巾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阅卷结束后,谢今朝终于小小休息了一段时间。

接下来是拿通知书,开家长会,然后,过年。

头天晚上,宋长明还在饭后散步时问他:“准备什么时候回?”

谢今朝想了想:“家长会结束后几天吧,也不急。”

宋长明又问:“那准备什么时候回来?”

谢今朝转头看了他一眼。

“开学前一周吧,应该来得及吧?”

宋长明点头:“差不多,不急的话也可以慢慢回,也会提前通知。”

谢今朝笑了一下:“好。”

“年前来吃顿饭吧,辛苦一学期了。”

谢今朝点点头,想起在宋长明家吃的第一顿饭:“那这次要喝到山楂酒了?”

宋长明笑出声:“嗯。”

很快成绩被教育局传回,先是传给学校,然后是各班班主任,谢今朝运气好,看到了最新一手的成绩。

彼时他们正在菜场逛早市,早晨年轻人不多,摆摊的大多是老年人,菜式非常新鲜。

“以前只有小时候外婆带着去赶集,才见过这么热闹的早上。”他感慨道。

宋长明接过面前婆婆递来的塑料袋:“有时间带你去看看乡下的赶场,那才是最热闹的。”

谢今朝抢在他之前扫了码付好钱,然后在宋长明无奈的注视下笑眯眯地点点头。

拎着几个塑料袋往回走,宋长明中途接了个电话。

他只嗯了几个语气词,挂断后,宋长明握着手机转头:“成绩下来了。”

谢今朝一挑眉,颇有兴致地看向他手里的手机:“看看。”

回到车上宋长明划开手机,谢今朝看着他点进了一个绿色的表格文件。

本想跟宋长明无奖竞猜一下前三的归属,网速太好,一点没加载,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姓名瞬间铺满整个屏幕。

宋长明忽然伸手,在谢今朝看清前捂住前面一大片的内容。

“猜猜?”他笑着冲谢今朝颔首。

谢今朝摸摸下巴:“我猜初初。”

宋长明一挑眉,拿开了手掌。

谢今朝往后靠上靠枕:“班长挺努力的。”

初初确实第一,第二和第三并列,黄灿和付一。

第一名再次和第二第三拉开近十分的分差。

谢今朝和宋长明脑袋靠得很近,车里没开窗,有些闷。

“区上和市上情况怎么样?”他大致浏览一遍总体情况后又问道。

宋长明退出表格:“这个晚点才会出,初初这次发挥不错,应该有希望进市前三十。”

“只是前三十?”谢今朝看着宋长明,心道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些保守。

宋长明摇摇头:“已经是往高了预估的,如果附中和其他区县重点还有更拔尖的,可能要四十往后。”

谢今朝收回斜倾的身子,看着窗外满街道的疏疏落落,心里忽而有种很难言的微妙。

宋长明收起手机呼出一口气,转头看了他一眼。

“安全带。”

谢今朝慢吞吞地系好安全带,引擎启动。

早市的喧嚣很快被抛下,晨光里扬起扑簌的尘灰。

班里有消息灵通的人开始互相打听,初初被群里众人赋以委任,硬着头皮给宋长明打了电话。

彼时班主任正和谢老师靠在沙发坐垫,盘腿坐在地毯上择菜。

“宋老师,打扰您休息了,就是我想问下我们期末考的成绩……”大概打过很多次草稿,初初的声音都带上点底气。

宋长明择好手上的最后一根豌豆尖,笑着说:“想问你的分数?”

初初一连“嗯”了好几声,她有些紧张的期待。

“还有其他人的,也想问问。”

宋长明问道:“这次自己的预估怎么样?”

初初想了想:“数学函数第二题我解出来了,应该比期中高一些。”

宋长明笑着说:“嗯,又坐回第一的位置了。”

电话那头安静了一秒,然后响起兴奋的欢呼。

隔着手机听筒都听见了。

一旁的谢老师于是笑着说了句:“这么激动啊。”

宋长明也笑了:“本来就该高兴。”

声音一顿:“咦,谢老师?”

“嗯,”宋长明把手机递给谢今朝,“跟你谢老师汇报一下。”

谢今朝丢下择好的一把菜:“哎哟,别说这么文绉绉的。”

初初兴奋地说:“谢老师谢老师,我这次数学应该很高吧,肯定超付一了是不是!”

谢今朝笑着回道:“嗯,很棒,差一点满分,扣了点应该是步骤分。”

初初问道:“哪道题呀?”

谢今朝回忆了一下:“应该是函数,明细我还没细看。”

初初想了想:“可能是,离交卷只有十五分钟了我还在不死心打草稿,赶在最后五分钟推出来,誊的时候有点慌。”

谢今朝点点头:“无伤大雅,能在考场做出来说明你已经基本掌握这类题了,寒假没事练练手巩固一下,提提速。”

“嗯!”初初很用力地回道。

“好了,”谢今朝又笑了一下,“继续高兴去吧,马上你们宋老师会把成绩单发到群里的。”

“好!谢谢谢老师!还有宋老师!”

挂了电话,谢今朝把电话递回去。

宋长明在手机上点了几下,把成绩单发到群里:“班级这次总体还不错,个人没有明显的下滑,小进小退有一些,总成绩应该可以进市前三。”

谢今朝把最后一把还没择的豌豆尖分了一半给宋长明。

“什么时候能拿个市第一?”

宋长明笑了一下,把盆里择好的豌豆尖码好,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:“反正最后一次一定是。”

谢今朝也学着他的语气,颇为老成地“嗯”了好几声。

高中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,谢老师终于喝到了所谓的山楂酒。

玻璃瓶贴的便签字迹已经褪色,瓶开很快闻到馥郁酒香。

棕红液体晃荡在玻璃杯,下一秒谢今朝就知道了它的味道。

本以为山楂酸甜,口感会有些干涩,但入口除了山楂,很快就品出更醇厚的果香。

“你用葡萄酒泡山楂?”谢今朝抬起头。

宋长明笑着说:“喝出来了?”

谢今朝点点头,轻轻晃着玻璃杯:“我以为用中度白酒就够了。”

宋长明又给他添了点:“之前试过,口感有点发涩,这次就加了点葡萄酒试试。”

谢今朝点点头:“班主任,天赋啊。”

轻轻在他杯上碰了一下,宋长明笑道:“熟能生巧。”

很难形容这个味道,山楂口感清新酸甜,葡萄酒替它锦上添花,层级一下丰富起来,细品还有回甘,很独特。

桌子下传来声音,宋长明伸手抱起一直围在脚边打转的偏偏。

小狗现在大很多了,哦,已经不能叫小狗了,在宋长明的怀里露出一个脑袋。

“偏偏长大了。”摸摸偏偏毛茸茸的脑袋,宋长明说。

今天出了太阳,两人没在饭桌吃,在阳台支了张小桌,阳光透过落地窗亮堂了整间屋子。

偏偏黄色的狗毛在光下金灿灿的,宋长明低着头,头顶笼罩一大片暖黄,空气中悬浮着细小的颗粒,慢慢旋转漂浮,最后落到宋长明的头顶,开出透明的花。

但拿通知书的那天是个大雨天,冬天照例少有大雨天,幸而七点后大雨转小,变成淅淅沥沥的连绵阴雨。

于是两位班主任提前出门,阴雨天开车慢。

学生们在九点基本都到了,宋长明组织着发完成绩条,然后通知大家到操场自由活动,家长会大约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。

一班和十七班的家长会跟其他班时间错开,所以这会一二楼只看见两间教室门前人来人往,家长有序地进入教室。

开完家长会刚好过十一点半。

一直到下午一点半,谢今朝真正躺在沙发上,才终于有了实感。

寒假的实感。

所有事情结束了,接下来二十多天的寒假。

大街小巷早几天就开始循环播放年味很足的歌曲,学校甚至连盛开的腊梅花树都被挂上了红色的小灯笼,一时还真算得上红火。

冲了个澡,谢今朝出来蒙头睡到入夜,才慢悠悠起来给自己做饭。

谢今朝看着在脚边吭哧吭哧啃骨头的偏偏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。

肯定不可能让它自己在四川,但要带回去只能开车。

一千多公里,开车至少十三个小时。

谢今朝蹲下来,一下一下摸着偏偏的头,小狗的温度很快跟他共享,温暖厚实的触感。

开回去算了。

实在不行走走停停最多两天也能到。

但他没想到,自己没提前跟家里人说什么时候回,结果就是他爸妈到了他家楼下,他也才知道这个事。

“又来?”谢今朝下了楼,有点回不过神。

郁女士对谢今朝的反应十分满意:“来接你回家,可不可以呀,朝朝。”

这话说的很腻歪,谢今朝很久没听过郁女士这个语气跟他开玩笑说话了。

他叹了口气:“云南回来顺道路过的吧。”

郁女士笑着抱过往身上扑的偏偏:“你回去不方便,偏偏也不能自己留四川,我们没什么事,就来接你了。”

谢父也点头:“走的时候我们去买点豌豆尖,带回去烫火锅,让你外婆也尝尝。”

谢今朝笑出声:“先休息两天吧,放寒假了,带你们市里逛逛。”

郁女士摆摆手:“得了吧,你上班那会我跟你爸早把这圈逛完了,巴掌大的地方。”

谢今朝哑然:“行,那去成都看看?”

“嗯——”

当晚,郁女士大手一挥,把谢今朝刚来时买来积灰的烤箱薅出来准备烤小蛋糕。

谢今朝在沙发陪偏偏玩球,闻言,他忽然想到个事。

“妈,多做点行不。”他把小球一抛,去厨房帮郁女士翻出当时买烤箱送的模具。

郁长舒女士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:“怎么,开窍了?要送对象?”

谢今朝一呛:“妈,先前找人办事,欠人情呢。”

郁女士闻言一笑:“谁帮忙办事拿小蛋糕还礼啊?你欠人情拿你妈去还啊。”

谢今朝边洗模具边叹了口气:“这不跟您学嘛。”

得到了满意的答案,郁女士终于不再揪着这个话题不放。

“晚上叫人过来吃顿饭吧。”

谢今朝手一顿,误判了,这个话题还没结束。

“妈,”谢今朝伸手用手腕扶了把眼镜,声音有些无奈,“是宋长明。”

郁女士莞尔:“我又没说是谁。”

谢今朝叹了口气:“我说的,行了吧。”

郁女士推了把谢今朝的胳膊,把人往外撵。

“去给小宋打电话,让他过来吃小蛋糕。”

谢今朝又叹了口气:“知道了。”

但宋长明来时又带了几只袋子。

不等郁女士开口,他就抢先说道。

“阿姨,他打电话那会我刚从乡下回来,刚好你们要回去过年了,给你们添点年味。”

这话说的。

谢今朝靠在门框叹了口气,目光落在班主任的肩背上。

真还不清人情了。

宋长明一挑眉,冲他一笑。

谢今朝靠在门边的动作一顿,他忽然有些狭隘地觉得,班主任是故意的。

晚些时候,谢今朝送宋长明下楼。

出了单元门,宋长明回身:“就这儿吧,外面冷,早点上去。”

谢今朝摇摇头:“走吧,我也走会。”

宋长明低头看了眼摇尾巴的偏偏,回了个好。

快要腊月底,小区四处都是挂满树梢的红灯笼,每个单元门前都贴了火红的对联,时不时听到小孩的尖叫和小炮的轰鸣,确实热闹。

“好久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年了。”

“之前都没回家过年?”宋长明转过头看他。

谢今朝摇摇头:“几天假,来回跑太累了,基本都是他们带外婆来武汉过的年。”

宋长明的目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