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追书网 > 山河烟火录 > 第12章 第 12 章

第12章 第 12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夏初给悦哥儿梳好辫子就回家了,到家时夏至正带着二房的二柱小柱在院子里玩。

见到夏初回来,三个小家伙抬起头来,脸一个比一个脏。

“哥。”

“小初哥。”

“小出咕。”两岁的小柱也跟着喊。

“来,小出咕看看我们小柱。”夏初学着小柱说话,过去将坐地上的人提起来:“你这开裆裤可不能坐地上,有虫虫咬屁屁的。”

小柱摇头:“不鸟不鸟。”

“好,不鸟。”夏初转头对夏至道:“去把你的小板凳拿给弟弟坐。”

夏至点头去屋里端自己的小板凳了。

夏初揉了揉旁边二柱的脑袋:“看着点弟弟,别让他坐地上了。”

“好。”二柱吸了吸鼻涕应了。

看三个孩子在院里玩得和谐,夏初就没管了,进屋去放东西了。

刚把东西整理放好,就听到李老太在院子里喊:“哎哟,怎么吃一嘴泥呀?”

夏初出来就看到他奶连背篓都没放下,就抱着小柱,手指正往孩子嘴里抠,小柱张大嘴哇哇哭着。

李老太忙哄道:“别哭,乖哈,大奶奶给你拿出来,吃了肚肚痛。”可不能哭,再哭嘴里泥吸进去会呛到。

另外两个则垂着脑袋站在一旁不敢说话。

夏初忙去厨房端了碗水出来,站他奶旁边帮着给孩子清理嘴里的泥。

“哎呀,这是怎么了?”刘秀一进院门就看到祖孙俩又是掰嘴又是拿碗的,以为是给他家孩子灌东西,忙跑上前来。

“二婶,孩子吃了泥巴。”夏初先解释了一句。

刘秀这才看清孩子脸上还有泥巴印,又一看旁边的二柱和夏至手上还捏着泥巴条,就没好气地在二柱屁股上拍了一巴掌:“你这怎么看弟弟的?”

看到小伙伴挨打夏至忙帮着解释:“二婶,我们做饭呢,小柱以为真的能吃。”

李老太道:“他小不懂,你们也要拦着呀!”

二柱揉着被打的屁股,有点委屈道:“他手快得很,我怎么看得住。”

“那就别玩这劳什子了。”刘秀上去一脚,就将地上那堆孩子捏的泥巴踢烂了,接过李老太怀里的小柱:“大娘,我先带孩子回去洗洗。”

李老太摆手:“去吧去吧。”

刘秀抱着孩子回去洗了,二柱和夏至看着忙活一下午捏出来的锅碗瓢盆被踢烂了,委屈得直抹眼泪。

夏初忙蹲下安慰二柱:“没事啊没事,不哭,哥再帮你们捏好。”

“你多大了,还捏泥巴。”李老太先说了大孙子一句,也放下背篓蹲下来给夏至擦眼泪,“以后带小弟弟玩,就不能玩泥巴了,知道不?”

大柱不服气问:“那玩啥?他啥都往嘴里送。”

确实没法子,两岁多的孩子看到啥都先尝味儿。

夏初道:“他冒牙,牙痒想咬东西,牙长出来就好了。”看到二柱鼻涕流得更多了,脸也哭出泥道道来,夏初忙拉着孩子去厨房准备给他洗洗。

李老太拍了一下夏至的屁股:“你这花脸猫也去让你哥给你洗洗。”

夏初从锅里舀了两瓢温着的热水在洗脸盆里,端到厨房街沿边蹲下身,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站在他旁边等着。

夏初道:“二柱你先把鼻涕擤干净,至儿手伸过来。”

二柱到旁边低头擤鼻涕去了,夏至则举起小手递到他哥面前。

夏初把他手里搓的泥条抠出来放地上,用手捧水给他手浇湿:“好了,搓搓,别接盆里,把水弄脏了。”

两个人洗完手脸,盆里的水都成泥汤了,夏初又打了一盆出来,才把两个孩子小脸洗白净。

刘芳进来就看到夏初在院子里捏泥巴,而自己平时最爱捏泥巴的儿子,洗得干干净净和夏至正坐在街沿上看书。

夏至则像个小先生一样,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二柱认字。

不想打扰看书的俩孩子,刘芳蹲在夏初面前放低了声音问:“初哥儿,你干啥呢?”

“大婶,你来了。”夏初先打了个招呼才道:“帮二柱和至儿修理锅碗瓢盆呢。”

刘芳道:“也就你有耐心惯着他俩,你二婶抱小柱回去都跟我说了,让我来揪大柱回去。”说着,她也捡起一块看不清是锅是盆的泥随手捏了起来。

“二婶没怪我吧?”夏至笑着问。

“没。”刘芳摇头道:“我这妹妹你又不是不知道,脾气是急了点,人也小气了点,但还分得清是非。”

刘芳和刘秀是两姐妹,同时嫁给了二房家两兄弟,所以平常妯娌间那些龃龉她俩是没有的。

夏初故意道:“大婶你这么说二婶,不怕我告状?”

“你去告,我当她面也这么说。”刘芳知道他在开玩笑便也不在意,将手上捏好的东西递夏初看,“锅是这么捏的吧?”

夏初看了眼她手上比自己捏的灶台还大的锅,调侃道:“大婶,你这捏的是煮猪食锅吧?”

刘芳不解:“难道不是捏这种大锅吗?”

夏初笑道:“人孩子是要摆锅锅灶做饭,你捏个猪食锅?那你再给他们捏两头猪。”

“嗐!玩个泥巴还那么讲究。”刘芳抱怨一句,又掰了一块泥巴开始捏猪,问夏初:“我听说大娘前两天跟胡琼珍干仗了?”

夏初点头:“嗯,骂了几句。”

刘芳瘪嘴嫌弃道:“那老婆子出了名嘴欠,你别放心上呀!”

“不会,”夏初道:“遇到她说话我都不接茬。”

刘芳想了想问:“你的亲事,我大娘怎么打算的?要不要我在我娘家那边帮你看看?”

“奶没说。”夏初道:“我不急,家里情况你也看到了,奶年纪越来越大,至儿又还小,哪里丢得了手。”

刘芳道:“行吧,就是辛苦你了,有啥困难跟你大叔二叔说,他两兄弟没什么能干,但有把力气。”

“好。”夏初点头。

刘芳看向坐在屋檐下看书的两人:“这俩孩子还挺认真。”

“至儿就是喜欢这些,天天跑去找夏林,我都怕杜大婶嫌弃他。”夏初道。

刘芳想了想问:“你有没有想过送他去石家村秀才那里念书?”

她这话问到夏初心坎上了,要说以前他是不敢想的,因为没钱祖孙三人吃饭都困难,但今天他敢去想一想了。

见他没回话,刘秀以为他是没钱为难,便道:“夏至还小,你再存两年送他去也不迟。”

“嗯。”夏初点头。

“初哥儿,”刘芳有些不好意思地用商量语气道:“你看以后能不能让夏至多教教二柱认字?我也想让他识几个字将来有点出息。”

“大婶,你这是跟我客气上了?”夏初笑着调侃道。

“没有,这不是怕耽误夏至嘛。”刘芳道。

夏初无所谓道:“他又没正经事做,只要二柱愿意学就让他教,反正都是玩。”说着笑眯眯补充了一句,“不过教不好你可不能怪我家至儿哈。”

刘芳嗔怪地拍了一下他手臂:“你当我是胡琼珍呢?”

前几年,李老太和夏初教夏至认了字,小孩认识两个就跑外面路上去写,村里泥土路上都让他用树枝画上歪歪扭扭的大字,胡琼珍就知道夏至在认字了,便厚脸皮让周小牛来学,结果那孩子坐不住还捣乱,根本学不进去,后面也就不来了,胡琼珍就在村里编排起夏初和李老太来。

两人聊着天手上的锅碗瓢盆都做好了,还做了个猪圈两头猪,天擦黑看不清了,孩子也不看书,围过来把捏好的东西拿平时晒药的簸箕上去放着,想晒干。

李老太也从后园子回来,见到刘芳在就问:“大儿媳妇,是不是你家粮食晒好了?”

“唉,我还给忘了。”刘芳一拍大腿,“大娘,我阿爹让我跟你说,给你家要缴的粮称好了,里正也通知了,后天去县里缴粮税,到时就让承良承光都去送粮,用手推车把你家的也推上,你和初哥儿跟个人去签字画押就行。”

“好,谢谢你阿爹和我两个大侄子,我等会把钱送过去。”李老太也不客气了,也确实没法客气,粮税要送到县里,而县里离三江镇都还有二十几里路,他们家又没有牛车驴车,一百多斤全靠人力,他和初哥儿肯定是不行的。

“谢啥,天都黑了,那我回去了。”说完喊一旁晒猪的二柱,“二柱,别玩了回家了。”

二柱恋恋不舍地放下猪对夏至嘱咐道:“至儿,你要看着晒哈,下雨的话记得收。”

“好。”夏至郑重点头。

刘芳揪着他耳朵道:“说了叫哥,没大没小。”

“就不叫。”

“还犟嘴,明天起给我好好跟至儿学认字。”

“那你也给我买书吗?”

……

母子俩一路说着话就走了。

夏初关了院门,祖孙三人进了屋点上油灯,夏初将钱袋子掏出来,把这些天卖东西的铜板倒在了桌上,李老太也从床底下摸出自己藏钱的罐子,把里面的铜板还有两颗碎银倒出来。

祖孙三人围着数了起来,数一百个就用绳子穿起来,最后一清点,一共有四两三钱二十六文。

夏初道:“我去粮铺问了,现在粮价是九钱七十文一石,上半年税粮一人一石两斗,我们家就我和奶交税,至儿你帮我算算,要给小阿爷多少钱。”

夏至摸着下巴想了想才自信道:“二两一钱三十四文。”

“好。”夏初从钱堆里数出二两一钱三十四文。

“我小孙真厉害。”李老太摸着小孙子的头夸道。

夏初笑眯眯道:“我们就还剩了二两一钱九十二文。”

“哇”夏至欢呼了一声问:“那我们可以买地了吗?”

“买不起,”李老太说着伸出一个巴掌比了比:“荒地都要五两一亩。”

夏至听了有点失望。

夏初在弟弟脑袋上揉了揉,拿起桌上的钱对李老太道:“奶,天要黑了,我去送吧。”

“行,你去,把晒好的蘑菇装点去给你小阿爷,谢谢你大叔二叔。”李老太说着也站起身,将剩下的钱装进罐子里,“我收拾好就去给咱做饭。”

晚上!

祖孙三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杂粮煮的稀粥,夏至用筷子一颗一颗捞里面的杂粮吃。

李老太看不下去了:“捧着碗喝,捞着吃干啥?”

“全是水,我喝了晚上尿床怎么办?”夏至说完继续捞。

“奶,至儿睡得沉,起不了夜,以后晚上你给他留个饼子。”夏初把自己碗里的汤水喝干净,将碗底的一小堆杂粮倒到夏至碗里,又把夏至碗里的米汤倒回自己碗里,这才倒腾出来半碗稍微干点地递给夏至。

夏至推拒道:“哥,你自己吃。”

“哎呀,你两兄弟够了。”李老太实在看不下去,“明天我煮干点,行了吧?”

兄弟俩相视一笑。

夏初想了想才开口问李老太:“奶,你听梁阿爷说了吗?他们家要给悦哥儿找上门的。”

李老太点头:“那老夫郎到处跟人说,让人帮忙寻摸,全村都知道了。”

“那……”夏初有些欲言又止。

李老太听他半天那不出来,急吼吼道:“想说什么就快点说,早点吃完早点收拾上床,这油灯照着也挺费钱的。”

夏初看了旁边刨饭吃的夏至,“至儿,你去灶屋帮哥看看洗脚水热没热?”

“好。”夏至放下碗,小心翼翼端着油灯去灶屋了。

堂屋黑下来,祖孙俩就这么摸黑说话。

夏初道:“奶,我就是想说,我能不能也找个上门的。”

其实没有未出嫁的哥儿女子自己提亲事的,因为大家都害臊,但夏初家就这么三口人,过日子都要商量着来,他有什么话就直说了。

李老太想了想没说话,他知道大孙子是放心不下家里,但一旦招了上门女婿,那就是把大孙子一辈子绑在这家里吃苦受累,手心手背都是肉,她又怎么忍心。

再说了,好的上门女婿也不是那么好找的,太强的鸠占鹊巢把家产都给你抢了,太弱的这家本来就有两个拖累,再来一个夏初这日子还怎么过?

如今夏初提到招婿的事,李老太一时拿不定主意,只得摆摆手:“这事我瞅瞅再说。”

夏初满十六后,她就请廖金蓉和梁老夫郎帮忙留意过人家,但一直也没有合适的,村里人说夏初那些话她也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