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大的小孩正是最闹腾的时候。
大人还没走进门,三个孩子就跑了进来,叽叽喳喳地喊:“祖母/外祖母!姑母!”
等他们喊完,薛明和薛兰才跟着老薛头从外面走进来,两人旁边还跟着他们的丈夫/妻子。
“娘。”几个晚辈跟林秀娘打完招呼,就一起看向旁边的薛如。
“阿如可算是回来了。”薛兰打小就跟薛如关系好,不等薛如开口,就拉着她仔细打量,“你要是再不回来,娘可是要把门口都望穿了。”
薛明的妻子笑着附和:“谁说不是呢?这一年多没见,不说爹和娘,就连我们也都想得紧。”
薛如带着笑,跟每个人打了一遍招呼,然后说:“我也一直念着二姐和大嫂呢。”
薛明在旁边问:“那你就没念我这个大哥?”
薛如说:“那自然是念着的。”
几人都纷纷笑起来,叙完旧,又都一起看向林秀娘怀中的粥粥。
“是妹妹!”薛明的大女儿开口。
她一早就凑在林秀娘旁边,拉着粥粥的小手,想引起粥粥的注意。
薛明和薛兰的三个孩子中,只有她是女孩,另外两个都是弟弟。
她早就想要一个妹妹了!现在看到粥粥,便满脸兴奋。
另外两个男孩也开口:“姑母,可以让妹妹跟我们玩吗?”
薛如从林秀娘怀里将粥粥抱过来,问她:“粥粥要不要跟哥哥姐姐们玩?”
粥粥睁着漆黑的眸子,看了一眼地上站着的几个小孩,有些紧张地捏了捏手指,朝薛如点点头:“嗯嗯。”
薛如这才将粥粥放下去,让她站在地上。
白皙粉嫩的小女孩一下地,大孩子们就都围了上来。
薛明大女儿推开两个弟弟,将粥粥护在怀中:“你们都离妹妹远点,别把妹妹吓着了。”
两个男孩只好乖乖地站在旁边。
粥粥被薛明大女儿牵着,几个小孩一起出了门。
老薛头、薛明、以及薛兰丈夫,也跟在后面出去。只留下薛兰、林秀娘、薛如、薛明妻子在屋里。
剩下的都是女子,也没有小孩在旁边,就有了说体己话的时间。
林秀娘将薛如打算再找的事跟薛兰和薛明妻子说,让她们也帮着多留意留意。
“阿如还这么年轻,是不该就这么耽搁着。”薛兰点头附和。
薛明妻子也道:“不知道阿如有没有遇到过中意的,就算是再找,也要她觉得合适才行。”
几人一起看向薛如。
薛如神情不变,依旧带着浅笑:“我一个人忙着做工,还带着粥粥,哪有空留意这些。”
只有稍稍捏紧的手指暴露了她心底一瞬的慌乱。
不知道为何,明明不该想到的,她脑中突然闪过沈玉轩那张冷淡的面容。
林秀娘几人并未察觉她的异样,反而讨论起薛如应该再找个什么样的好。
她们这么热心,薛如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,一边听她们说,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。
她的想法也简单,那就是能接受粥粥,并且对粥粥好,就足够了。
至于其他的,倒是没那么重要。
林秀娘一听,这哪能行。
言明人一定要年轻、要端正,也要会赚钱,总之哪一样都不能亏了自家女儿。
如此说来说去,在平县也很难找到合适的。
薛兰便说去她夫家那边再问问,薛明妻子也说差娘家的人打探打探。
薛如听着,感觉用不了多久,她的事便能定下来。
.
说用不了多久,薛如也等了三个月,薛兰那边才派人捎信来说,找着一个合适的。
将条件什么的一说,林秀娘这才点头让薛如先去看看。
同时也让薛兰陪着一起,以免薛如被人欺负。
薛如听着,笑道:“你女儿又不是小孩,哪这么容易被人欺负?”
“防人之心不可无,谁知道那人是不是真如说的那般好。”林秀娘坚持让薛兰一起。
薛兰也点头道:“我跟着去也不麻烦,还能帮你把把关。”
就算林秀娘不说,她也是打算一起过去的。
薛如只好答应,简单收拾一下,带着粥粥跟薛兰去见人。
粥粥这几个月经常跟哥哥姐姐们在外面玩,一出门就像是放飞了天性。
不用薛如牵着,自己一个人就在前面跑。
她现在说话也顺溜了,边跑还边回头喊:“娘,姨母~”
催促着薛如和薛兰快些走。
薛如加快脚步跟上她。
薛兰三两步追上来,略微喘着气说:“粥粥原本多乖巧的性子,都跟着几个野孩子玩坏了。”
薛如笑道:“我倒觉得现在活泼些好。”
肉眼可见的,粥粥明显要比在沈府时高兴得多。
这让薛如也跟着松了口气,她早些离开沈府的决定是对的。
薛兰说:“只怕再大些,你就会觉得头疼了。”
她家是一个儿子,从三四岁开始,就在外面到处乱跑。爬树抓鸟,下河摸鱼,样样都会。
每天中午和晚上吃饭,都要出去找人。
薛如:“那可说不准,我看大哥女儿还跟从前一样文静。”
“还是女儿好,我家要是个女儿,我哪用得着这么操心。”薛兰一说起这个就羡慕得不行。
薛如打趣说:“你再生一个不就行了。”
薛兰撇撇嘴:“算了吧,一个就烦得不行,我哪还敢要第二个。”
两人说着话,很快就走到县上。
平县人不多,酒楼只开了一家,但生意和口碑都还不错,于是见面的地点就选在了这里。
薛兰跟酒楼的掌柜熟悉,一进门就打了声招呼。
掌柜知晓她们来做什么,往楼上指了指位置:“就在楼上靠外的雅间,二位娘子要是有什么吩咐,只管往外喊一声就成。”
薛兰答了谢,领着薛如往楼上走。
现在时辰尚早,来酒楼的人不多,一连好几个雅间的门都开着的,楼下的大堂内也没坐几个人。
两人带着粥粥走向其中一个半掩着门的雅间。
“你们可算是过来了,快进来坐。”
屋内原本坐着的媒婆,看到人,马上热情地站起身,迎她们进来。
与她隔着几个位置的一个年轻男人,也站起身,等她们入座。
在所有人坐下后,薛兰主动拉着薛如给两人介绍:“这就是我家小妹阿如,还有她女儿粥粥,之前跟你们说过的。”
年轻男人看了一眼薛如和她旁边的女儿,略带拘束地开口:“你们好,我是柴吏。”
随即有些不知道怎么说下去地闭嘴。
空气一瞬有些安静。
媒婆及时赔笑,热络气氛:“柴公子性子文静,还望你们不要介意。等熟悉了,他就话多了。柴公子你说是不是?”
柴吏忙点头,面带歉意:“抱歉,我只是有些紧张。”
薛如浅笑:“没关系,我们可以慢慢聊。”
她这话的意思是,对人还算满意,媒婆顿感有戏,满脸堆笑:“要不我们边吃边聊?”
薛如点头。
柴吏一早得了吩咐,一看见她点头,便抢着开口将小二喊来上菜。
媒婆在旁边解释:“柴公子担心酒楼的人做菜慢,让你们等着。便将菜都提前点好了,还望你们不要介意。”
薛兰倒有些意外柴吏能考虑这么周全,说:“还是柴公子想得周到。”
柴吏得了夸奖,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,目光时不时偷看薛如一眼。
显然,他对薛如也是比较满意的。
媒婆见两人都看上了眼,顿感事情成了大半,脸上充满了喜色。
趁着上菜的间隙,她开始对柴吏一顿夸奖。
什么青年才俊、年少有为、品行端正,能用的好词,都用在了柴吏身上。
也不知道是不是其中有太多夸大的成分,柴吏渐渐低下头,不太敢看薛如这边。
媒婆在桌下踢他一脚,示意他坐端正,又继续说:“柴公子爹娘也都是好相处的人,现在也年轻,家里事都能自己操持,薛娘子嫁过去也不用担心操劳。以后你要是再生孩子,也能帮把手。”
薛兰听着,确实没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,便小声问薛如: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
薛如说:“我对柴公子没什么不满意的。”
柴吏在旁边或许听到了,瞬间闹了个大红脸,结结巴巴地开口:“我......我也对薛娘子挺满意的。”
媒婆瞧他这没出息的样子,又好气又好笑:“你都还什么都没问呢,这就满意了?”
柴吏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,只能红着脸说:“薛娘子很好。”
这时候,小二把菜上齐。
媒婆一边招呼着众人开始动筷,一边说:“既然两人都对对方满意,不如我们找日子把事情定下来?”
柴吏忙点头。
薛如想了想,也说:“好。”
媒婆听着两人答应,瞬间喜笑颜开,站起身,给薛如夹菜:“来,快尝尝柴公子特地给你点的菜,听说是这家店最有名的吃食呢。”
薛如笑着接下。
柴吏见她喜欢吃,又拿起公筷给她夹了一些。
媒婆看他终于会来事,也松了口气,不枉她操这么多心。
就在所有人都言笑晏晏,气氛和睦的时候,雅间的门突然被人从外推开。
一道高大俊朗的身影在门口出现。
来人面色低沉,眉眼中还有几分生人勿近的冷淡。阴冷的目光在桌边环视一圈,最后停在薛如身上。
屋内的人一瞬间安静下来。
接着,雅间外又传来一道急切、还喘着气的声音:“二少爷,二少爷,你等等我,你走那么快做什么。”
不多时,一个家仆模样的人出现在那人身后,好奇地往屋里看看。等他看清屋里的状况,又马上噤声。
薛如看向那张熟悉、紧紧盯着她的脸,心中咯噔一声。
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