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追书网 > 青梅不承宠 > 第44章 44

第44章 44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太后殿宽敞明亮,晴朗的日光将殿中各处都照得清楚明白,大殿正中“河山之德”的匾额尤其昭彰显耀。

坐于上首的沈太后,微垂着头,脖颈稍弯,肩背却依然挺直。一只松石绿色隐囊在她手臂下垫着,被压得歪歪倒到地栽向另一边。

薄岚之和李景如行完礼,一抬头正对上沈太后晦暗的脸色。

沈太后眼底泛着淡淡的乌青色,颊边的两道沟壑愈加深,深色的唇抿成向下的弧度,对着她二人道:“你们来了。”

太后声音有些喑哑:“叫你们过来是谈谈兵部铨察的事情。”

薄岚之有些诧异,此事一直由她来负责,沈太后这样叫她二人一起来商讨,实在是有违常例。

余光里,薄岚之感觉到李景如也惊讶地瞄了她一眼。

薄岚之迟疑地开口:“回太后,此事政事堂尚未统一定论,故而仍未能收尾。”

“此事交与你的时间不短了。”沈太后看着薄岚之,话语里明显带着责备之意。

薄岚之按捺住心底疑惑,低头道:“臣定尽快将此事尘埃落定。”

之前沈太后的态度一直是不疾不徐慢慢来,今日却这般催促,令人满腹疑团。

而周玺那边最近确实动作不断,但沈太后在此事上如此急于应对,并非明智之举。

沈太后不置可否,转而对李景如道:“李卿,你也来看看。”

李景如只得上前,拿过案上的文书来看。

电光火石间,薄岚之突然明白了沈太后的用意——她不想薄岚之和李景如太过亲近。

当初李尚宫掌内,薄岚之协理朝政,两人分属二处,沈太后自然视她二人为左膀右臂,希望两人团结。

李景如与薄岚之同属参政女官,因为薄岚之并非女学出身,她二人关系尔尔,只保持着往来的恭而有礼,不是什么密友。

但此番薄岚之又是救李景如出暗室,又是设法将李景如带回宫,两人之间的关系渐近,进而更加密切。

今日李景如回宫,拜见沈太后之后便立即去见了薄岚之,哪怕此举有着一层礼貌周全的面具,也是沈太后所不愿见的。

薄岚之想明了这一点,但仍旧不解为何沈太后会这般行事。这实在是不像沈太后往日的作风,想当初还是沈太后每每耳提面命,告诫薄岚之遇事切忌操之过急的。

沈太后开口对李景如道:“景如说说你的看法吧。”

薄岚之不看也料得李景如定然汗流浃背了。

这话李景如不好回答,薄岚之主动道:“李首席但说无妨,我洗耳恭听。”

这是在示意李景如顺着沈太后的意思来提意见,李景如听懂了,沈太后闻言眉梢微动,目光沉沉地转向薄岚之。

李景如道:“兵部尚书庸碌,自当调任,只是这次同时将兵部多位主官也一并撤换,这样大刀阔斧,是否会操之过切了些?”

兵部自然要考量军功任职,如今的兵部尚书功绩平平,此番自然是难以继任了。

但兵部尚书背后是严家,向来视兵部为自家禁脔的严氏,一个兵部尚书下去,还有不少严氏子侄门徒依旧坐镇兵部。

薄岚之自然不会让严正如意,此番直接将严家的人全部抽离出来,以其他世家和周玺手里的军功新贵加以补位,分毫不给严家机会。

相处日久,李景如自然能看明白这是太后之意,若非沈太后授意,以薄岚之的习惯,不会如此行事。

故而她会这般开口,如此既不会驳了薄岚之的脸面,也能顺从沈太后的意思。

薄岚之微微颔首,正欲开口应答,就见沈太后一脸不善地看了过来。

沈太后冷声道:“耽误这些时日,却依旧有着这等明显的错谬,薄卿你日复一日到底在忙于何事?”

这本就出自沈太后的授意,她自然是不会更改的,但借机敲打薄岚之也无妨。

薄岚之知道这番责备是躲不过去了,当即伏地告罪,连连应声,却不言错。

沈太后却不肯饶她:“你参议政事已久,如何竟越来越疏忽大意了?”

李景如见此也有些吃惊,不由得劝道:“薄女史事务繁忙,想来也并非有意为之。”

沈太后转头看了李景如一眼,其中的了然之意让李景如心惊胆战,当即噤声不敢再言。

但沈太后却笑了:“既然李卿如此言,你便起来吧。”

沈太后看着薄岚之道:“你们可是哀家的左膀右臂,哀家依赖得紧呢。”

说着便叫人给她们设座。

薄岚之照例在那张独属于她的紫檀小几后坐下,拿起案上的札子,像往常一样,准备念给沈太后听。

“你来念。”沈太后看着李景如道,“薄卿你且先紧着兵部的事情处理,稍后哀家有话问你。”

李景如罕见地举止动作有些僵硬,来薄岚之面前拿札子的时候,薄岚之看见她手心里都沁出了汗。

薄岚之虽知沈太后这是有意为之,还是忍不住觉得有些难受。听着沈太后与李景如之间一来一往交流札子上的内容,她在小几后如坐针毡。

明明殿中只有她们三人,沈太后和李景如也不曾对她加以关注,薄岚之还是感觉到在低头言谈的间隙,在提笔书写的空当,她们都会悄悄看她。

想来李景如也不大好受,除了念札子她并不多言,低着头听沈太后敕令,手上飞速地执笔代批。

薄岚之面上做得一派泰然自若,可心里实在难以安之若素。

“还是李卿写得好。”沈太后翻了翻批好的札子。

“太后谬赞,臣愧不敢当。”李景如声音不是很大。

“哀家说你是,你便是。不必太过自谦。”沈太后道。

薄岚之努力不去听这些,但夏日的风闷热而黏稠,裹住两人的话,拼命在薄岚之耳边绕。薄岚之只觉得这宽阔的殿内变得越来越逼仄狭小了,让她有些喘不过气。

“太后,该吃药了。”突然有小宫女端药入内,打破了这一室的压抑沉闷。

沈太后目光一沉,看了一眼药碗上袅袅的烟气,淡淡道:“先放在这里吧。”

小宫女还记得进殿前掌事姑姑的交待:“可是,御医说了……”

“让你放在这里。”沈太后声音沉冷。

薄岚之略一沉吟,主动起身去接过了这碗汤药。

“给我吧。”

小宫女应了一声,怯怯地向沈太后行了个礼,悄声退了出去。

薄岚之将药碗放在沈太后手边的小案上,浓郁而苦涩的药味冲得她几欲干呕,所幸长久以来所受规矩严苛,面上始终能不露神色,但薄岚之心中也不免疑惑,这味道与沈太后往常所用的汤药气味明显有差。

最近薄岚之在太后殿当值时,确实未曾见沈太后如往常般服药,只听沈太后道身子爽利了不少,薄岚之便以为她是旧疾有所好转,故而暂停了服药,却不想是换了药方和服药时间。

此事说大不大,但说起来却是一个不好的信号。

沈太后看着薄岚之,突然一笑,道:“很难闻是吧?”

“能治病的便是好药,”薄岚之垂下眼,将药碗往沈太后手边递了递,“太后还是按时服用为好。”

“哀家的病并非只有这一碗药可解。”

“虽非唯一解,却是最优解。”薄岚之轻轻道。

“你就这般肯定?”

沈太后掀了掀眼皮,视线里的薄岚之与酸苦的汤药烟气相融相合,以至于面目都有些模糊了。

薄岚之抬眼迎上沈太后的目光,道:“此药气味殊然,与太后惯用之方迥异,但太后依旧改换了此药……臣不通医理,只是相信太后的选择定是圣明的,是最适合太后凤体的。”

“呵呵,知我者,薄卿也。”沈太后笑意不达眼底,但终究是端起了药碗。

薄岚之接过那残余些许黑褐色汤汁的瓷碗,交给了殿外的宫女。

殿外掌事大宫女已经在那里等着了,薄岚之递过药碗,低声地对她道:“多谢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