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追书网 > 死对头女装演我翻车了! > 第51章 赛博老公

第51章 赛博老公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【@江城大学:跨过晨昏线,去求得世界的解法。】

转发:79820 评论:129380

江大官博九宫格配图,中间是竞赛队全员的手交叠在写满公式的草稿纸上方,其余的图片多为机场候机厅拍摄的队员照片,单人多人都有,凌一出场频率最高。

季少虞躺在游艇甲板上,点开了评论区:

【P3好帅一大帅哥!他好像还不知道自己很帅,面前有那么大块镜子能看见自己,居然还看书!】

【又白又高!真的满足了我对校园漫画所有学霸男主角的想象!】

【我说怎么这么眼熟,就是之前那个比赛动图,进球的9号!没天理了,又高又帅顶级学霸还会踢球!】

【高中暗恋的对象就这么被大家发现了,哈哈哈,介绍一下吧,他叫凌一。】

【果然帅哥都是有帅哥老婆的,这么看11号真的跟他配一脸!】

季少虞目光停留在其中一条评论,点进去,IP江城,性别男……他眉心一抽,哼了声,右滑回到评论区,给热门最末条点了个赞。

……

【@江城大学:DAY1:赛前准备

EDT?14:00,抵达曼哈顿科学中心,全员适应性训练。

#GPAS全球追击#

#跟着江大解题NYC#】

季少虞嚼着冰块,靠在扎秋千的麻绳上,脚尖在草地慢慢点地,吹着晨风,点开照片。

凌一穿着统一的白色衬衫,别着校徽,坐在桌前整理着资料,衬衫袖子挽至手肘,露出的小臂流畅肌肉线条,再度引起评论区狂欢。

【肌肉学术分子的含金量谁懂啊!!!】

【不是,真的能有人把物理学成这样还不秃头,还有肌肉吗?!】

【老公】

季少虞冷哼一声。

【小鱼:会不会太辛苦?又要比赛,还得当人赛博老公】

【凌一:什么?】

季少虞没理,返回评论区-点击-举报-银灰涩情

……

因为瑞士和纽约的时差,以及凌一白天需要比赛的关系,他们能合一块儿的时间几乎没有。

季少虞没去多打扰他,反而对神通广大的网友们来了兴趣,简而言之,有人找到了凌一的微博号。

@SchrodingerFin

一个看似没有任何规律,胡乱组成的英文ID,在吸引了一大帮理工科nerd的解读下,有了五花八门的解释。

其中,一条热度最高的释义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【Schrodinger Equation薛定谔方程式,既死又活的状态,永远不敢揭晓答案的胆怯。不是哥们,长成这样也得搞暗恋吗?Fin有什么说法吗?】

【他头像是超新星遗迹The Mermaid Nebula,著名的美人鱼星云,Fin应该就是字面意思,鳍,对,就鱼身上的那个。】

季少虞让人把马牵回马厩,摘下手套,慢慢滑动屏幕。

一共就三条微博,没有文字,只有连续三年在11月28日发出的不同生日蛋糕照片。没什么特别的,除了11.28并不是凌一的生日外。

“你脸怎么红了?”

季月骑着马,缓缓在他面前停下,用马鞭轻轻碰了碰他的头盔。

“哦,太阳晒的。”季少虞将手机收好。

临近正午,季月没有怀疑,继续说起了关于他今年生日的安排:“12月月初我们在澳洲有个会,你生日就在那边过怎么样?”

“还早呢,再说吧。”

“不早了,三个多月的时间送邀请函,确认宴会人数,再和航空公司商量需要预留出多少架飞机,海关还得提前打招呼,不然我担心你叫来的一些朋友都入不了关。”季月轻踢马肚,“那就这么定了。热就回去喝点水,别站太阳底下晒。”

“我…不想办什么宴会。”

他的声音,跑远的季月已经听不见了。

季少虞何尝不明白,他的生日,并不单单是他的生日,而是家族规划好的十一月社交活动,他没有权利拒绝。

他再次点开屏幕,看着图片上的蛋糕,小小的,两个人就能吃完。

季少虞忍不住笑了起来,摘下头盔,往马厩后的开阔草坪走去,拨通了凌一的视频。

画面接通,凌一正躺在床上,白色被子乖乖盖住没穿上衣的胸膛,一只手臂横在额前,一只手握住手机,笑着冲他打招呼:“早。”

“六点了,你怎么还没起?”季少虞找了块石头坐下来,撑着下巴问他。

凌一打了个哈欠,趁着床慢慢坐起:“昨晚忙得有些晚。你呢,吃午餐了吗?”

季少虞摇摇头。

“嗯,那在做什么?”

季少虞翻转摄像头,给他看了前方的马场。

“嗯,看到了。”凌一握着手机走到窗前,“转过来,看你。”

季少虞哦了声,将镜头再度翻转,问他们住哪儿。

“纽约大学的宿舍。”

“真抠门啊,都不给你们订酒店。诶,你不穿衣服要带我去哪儿?”

凌一笑着拉开窗帘,说:“穿了裤子。”

说完,放低手机,给他看了眼腹肌下的灰色长裤,随后带他走出卧室,去到起居室卫生间洗漱,手机被立在水池边上。

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。

刷完牙,凌一捧水洗脸,想到什么,问他:“昨天,你发的那个是什么意思?什么赛博老公?”

季少虞摸了摸耳朵,别脸不看他。

“没什么。”季少虞转过来,看着脸颊和鼻尖还在滴水的凌一,“你不看你们学校官博吗?评论都在说你。”

“没看。”凌一直起身,抽出棉柔巾擦脸,“不怎么用微博。”

不怎么用,还每年发那么肉麻的图片!

“你……”

“凌一?啊,抱歉,我不知道你在卫生间!”

凌一身后的卫生间门被忽然推开,走进来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,红着脸道完歉,又连忙退了出去。

有点眼熟。

季少虞垂下眼,思索片刻,脑中闪过江大楼梯间里,凌一被人告白的画面,抬起眼皮。

嗯,是他。

“你们很多人住一起吗?”季少虞不经意地随口问道。

“没,两个人。”凌一走到起居室,有意避开站着人的那侧,给他简单看了眼,“2B房型,两间卧室,共用公共区域。”

“哦。”

凌一刚准备回房间,听到季少虞开始冒单字,停下脚步,问他怎么了。

季少虞刚准备开口,屏幕角落就再次出现那个男生。于是,他合上嘴唇,没好气地看了眼凌一,冷冷道:“穿件衣服吧你。”

嘟——

凌一看着被忽然挂断的视频,百思不得其解。

小鱼不是喜欢看我不穿衣服吗?

【凌一:QAQ】

【小鱼:不准哭,好好比你的赛】

【凌一:好。】

瑞士,格施塔德。

季少虞试图用帆船、阅读、游泳、骑马和网球……填满漫长无趣的夏天,可是时间依旧过得那么缓慢。

如同在无风的湖面飘荡的木船,直到船上的主人猛然翻身坐起,小船晃起涟漪。

江大官博公布了个人实时积分榜,经过五天的比赛,凌一积分来到了全球第3。

“终于干掉了普林斯顿那个秃头!”

季少虞嘴角的笑意还没保持太久,在点进官博图片后,慢慢消失。

今日是在哈德逊公园的公开赛,会由在场参观完实验、听完讲解的路人观众自主投票。华人传统美德之一便是爱热闹,哈德逊公园里华人人数众多,也是凌一拿下「票王」的原因之一。

官博特意单独发来博文,庆贺凌一今天得分断层第一,还带了个话题#与凌一击掌#。

季少虞眯眼看着照片,凌一跟朵交际花似地同人拥抱、击掌,配了张与摄影机隔空击掌的照片,自信蓬勃的少年气溢出屏幕,但他却怎么看,怎么像只开屏的雄孔雀。

“这是物理竞赛,还是选美啊?那干脆把凌一衣服扒了,扔上台好了!”

季少虞都懒得点开评论。

沉思片刻,他放下手机,拿起船桨,惊飞天鹅,靠岸下船。

……

纽约,曼哈顿科学中心。

最后一场比赛,赛题由抽签决定。

赛组委会抽出两个不同方向的赛题,由竞赛团队自行二选一,完成解题后,由单人进行最后答辩。

场上最后三支队伍,无论肤色和瞳孔颜色,全都紧张地望向从正在抽题中年男人,如果能拿到己方主力擅长方向的题目,无疑是好事。

题目公布:

核物理方向:《基于中子输运方程的快堆增殖因子优化模型》

天体物理方向:《基于脉冲星计时阵列的银河系引力波背景噪声分离》

场上顿时响起各种声音。

江大鼓起掌,互相看了一眼,而后默契地看向凌一,似乎已经决定了选题。

凌一戴了眼镜,衬衫长裤,胸前挂着印有个人信息的比赛工牌,跟所有人一样的着装,但在他身上却多了矜贵的好看。他站在队伍末尾,垂着眼,单手抱胸,另一只手握拳轻轻靠在唇边,并没有欣喜神色。

“核物理同样是他们的长项,蝉联12年榜首的长项。”凌一说。

这几日高强度的比赛,尤其是在第四天与MIT的跨团队协作挑战,让他更准确地认知到差距。凌一没有把握让队友相信自己,选择核物理方向的题目。

凌一环视众人,补充道:

“这几年方向都偏天体物理多一些,我们队伍里,有两个人都是天体物理方向,所以,选这个或许更稳妥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看法,最终得听大家的。现在计时5分钟,我们确定好选题。”

凌一将沙漏轻轻放置桌面。

没一会儿,同样被压力折磨得情绪神经极为敏感的其余五人,也开始争论起到底应该选哪道题。

有人认同凌一的看法,选择天体物理更加保险;也有人认为就该选核物理,这不是田忌赛马,就该放手一搏。

谁都想在这五分钟里说服对方,争论声越来越大。

考官们将他们组里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,导播室也发现了江大组内的异常,将镜头给到了他们,最后将镜头摇向凌一,切特写。

容纳千人的场馆里,顿时想起了不小的惊呼声,在意识到会打扰到场上的三组选手,又都降低音量,窃窃私语起来。

站在角落阴影里的人开口:“笨蛋,这很难选吗?”

声音很小,只是自言自语,却似乎被台上的人听见了。

凌一扭头看向台下。

几秒后,他回头望向屏幕上的题目,脑中快速闪过一段回忆。

高中U18半决赛,更衣室爆发罕见的争吵。

他们对下半场是否换人,好预备对手可能会有的变化打法,众人争论不休。这时,有人开口了:

“与其在这里去猜测别人可能会做什么,不如就做好我们自己擅长的。难道要因为没发生的事情,就自乱阵脚胡思乱想?真要这么做,那你们都是笨蛋。”

沙漏漏完,时间截止。

依旧没有结论的众人看向凌一。

“凌一,听你的。”

凌一没说话,拿走沙漏,果断起身走向裁判,拿取最终决定好的题目,回到桌前。

“与其去猜测别人,不如就做好我们自己最擅长的。”

凌一扬了扬手中「试卷」。

“准备好了吗?”

三组队伍都在规定时间内选定好了题目,分别进入5小时封闭解题时间,最后会回到会场,进行12分钟陈述+8分钟质询的最后单人答辩。

大屏幕上出现倒计时,同时还有三组队伍封闭解题的全程直播画面。

“5个小时!解完出来,脑子是不是该生锈了!”

这句话,引起了坐在馆内最后一排头发花白,却精神矍铄的邹教授好奇。

他看向站在身后的年轻人,觉得有点眼熟,但又不像是自己学生,笑道:“学生,这5小时脑子都在用,不会生锈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