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之孝家的跟着老太太久了,有些话也敢说两句了,虽然老太太不耐烦,但她也劝道:“老太太,这袭人不是咱们家生子,倒不如把卖身契与她,放她出去罢了。”然后又说道:“可您把她放了,宝二爷身边还得放个人,咱们家现在可丁可卯的……”
黎胜算是听明白了话,林之孝家的意思是说,您老人家也别光想着撵人家丫头,到底是你们家爷们先不正起来,说白了,这有个愿打愿挨的能顶岗,您老人家也别糟蹋其他女孩了。
黎胜听了,便笑道:“你这老货,我倒要问问你,这般下去宝玉读书的事情倒是怎么开交?”林之孝家的撇撇嘴:“您换了个人,不见得好呢。”
黎胜对着琉璃笑道:“瞧瞧红玉娘,这厉害的。”说罢又道:“你说的很是,得紧紧宝玉的皮,不过这个袭人也不能轻纵了,将她降为小丫头的份例,还是在宝玉那里服侍,但不准让她进宝玉的内室。”
林之孝家的领了老太太示下,赶紧就去办。
正巧尤氏过来说话,因见贾母不虞,打听了事宜便笑道:“既然如此,倒不如早早娶亲,年纪也不算小,省的再闹出别的事来。”
黎胜叹道:“你说说,到底是娶谁?”这么个平平无奇的孩子,干啥啥不行,吃啥啥没够,成日家没个正事。
尤氏便提醒道:“这是太子妃的亲弟弟,凡事也得问一句太子妃。”
黎胜深以为然,尤氏便又说起林家新生麟儿之喜,贾玫日前诞下一个男孩,林如海大喜过望,一是觉得自己宝刀未老,二是觉得林家无后的迷思已经打破,特别喜悦。荣宁二府联袂送了贺礼,林如海见贾珍知事,还特地与同僚引见,贾珍回来也很高兴,拉着尤氏又说了半宿的话。因为尤氏冷淡,平素也不敢用强。但说话是管不着的,加上家族内外兴旺,种种盘算,真是说不完的话。因为说起正经大事,尤氏也不好冷落他,只好陪着他,贾珍就更高兴更能说了。
二人正聊着,只听琉璃来报:“外头有个小内监,说太后有谕,着贾史氏即刻入宫。”
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,自从太子妃出嫁之后,贾家与皇家也算正式拉了亲戚,平常节庆跟着诸命妇一起觐见太后也是常事,如今没想到太后单独来叫。也不知为何事。黎胜自己嘀咕着,尤氏忙上前服侍着按品大妆,又送上轿去。
进得坤宁宫,先于老太后请安问好,一眼又瞥见老女婿林如海神色严肃的站在一旁。
皇太后言笑晏晏,态度特别和煦:“老亲家可好?”
黎胜见这位老太太笑面狐狸一般,也只好道一声:“托太后娘娘的福,臣妇倒还康健。”
皇太后又笑道:“前儿太子妃过来问安,我瞧着颜色越发好了,他们小夫妻又和睦,老亲家尽可放心。”
黎胜只好陪笑道:“都是太后娘娘抬爱。”心里却是急的不行,这老太太到底要说个什么,绕这么多弯子究竟要做甚。
皇太后说着说着大概也有点不耐烦了,于是敛声说道:“今儿急急把你叫进来,是为了我儿忠顺王的亲事。”
忠顺王是皇太后的小儿子,自来宠溺无比。说起这个又拉着林如海,黎胜马上看向老女婿,林如海点点头。
皇太后又道:“先忠顺王妃也走了一年,听闻林大人家千金聪明伶俐,美貌无双,我便与林大人提亲,谁想到林大人却告诉我,先林夫人已经为女儿与你家定亲了。”
黎胜又看向老女婿,这是多么不愿意与忠顺王结亲,满府里与黛玉合适的只剩下贾宝玉,就人品来说比起忠顺王也很难说哪个更好。而且给了忠顺王还是个续弦,确实很雷。但仔细想了想,比起贾宝玉来,可能还是忠顺王好些。
皇太后瞧着黎胜犹豫,便又笑道:“是定亲了?”笑里带着威严。
黎胜知道不答不行了,不定亲也不行了,便叹道:“定了,是要把玉儿许配给我家的。”然后不待皇太后发话,又道:“太后娘娘容我与我们姑老爷单独说句话。”然后补充了一句,“容臣妇劝劝他。”
皇太后听了这话上路,倒是满意的点点头。于是让内监带着他们去临殿说话。
林如海面色极为严峻,黎胜坐下来,二人都知道隔墙有耳,但是黎胜就是要把事实摆出来,没什么可隐瞒的,她一面捶着老腰一面说道:“宝玉很不成器,昨天又被他父亲打了一顿,不好好读书,天天与丫头厮混,玉儿嫁与他也是堵心。”林如海有些震惊,但仍不发话,黎胜见状又道:“忠顺王是当今陛下的亲弟弟,玉儿嫁过去是王妃,又是太后亲自指婚,还有什么可担心的?”
林如海还是不说话。黎胜只好放大了音量:“我是玉儿的亲外祖母,我觉得忠顺王很好。”声音这么大,怕是二十里地都能听到。林如海望了老岳母一眼,又沉默了好久,最后彷佛认命了一般,说道:“是。”
于是皇太后心满意足的为自己儿子指婚,又娶了这么好的儿媳妇,因为黎胜是立了功的,就对着黎胜格外客气:“老亲家,我天天在宫里怪闷的,你常来逛逛。”
黎胜只好应了一个是。
黎胜回了府,林如海也一并来了。进了花厅,林如海才叹道:“忠顺王近年很不安分,小婿是很不愿意跟皇家有所瓜葛。”黎胜冷笑道:“人在浮世里,岂容你想逃就逃?”皇家予你高位,一面是荣耀一面得是承受。黎胜见老女婿想得太多,便又劝道:“孩子们都大了,本也留不住几年,这门亲事说不上顶好,却也不坏。”林如海也明白女大不中留,就算没了忠顺王,还不知道还有个谁。现在看来,再坏也是坏不到哪里去了。
此事便是定了。黎胜便又在与林之孝盘帐,因外祖家也得为王妃好好添妆,林之孝便说道,家里还有好几位小爷,一位姑娘,再发个百万财就好了。黎胜一面翻账本瞧着诸人都过得抠抠索索,便说道:“就这样吧,他们要吃好的喝好的自己拿私房填补就是,官中只能少不能多。”林之孝应了一个是,又把前阵子贩卖废弃铜锡大家伙的三万两银子交了。黎胜与他盘算了一下,觉得利润相当可以,特地赏了芸哥儿一千两银子,林之孝兄弟二人各五百两。众人欢天喜地,黎胜又说道:“只怕府里还有,你们都搜罗了去,顺便也去东府告诉你们珍大爷,需要的一块卖了,留着也是占地方。”
正算计着,又见小内监过来传话,说请老太君进宫陪皇太后打牌。又特地说,家常衣裳即可。虽说是家常衣裳,黎胜也不能太家常,只是不用穿着礼服罢了。
皇太后叫,也不敢不去,黎胜很不想进宫应酬,一是嫌坐轿子难受二是在家里别人都是来求她的,去了皇宫她成了脚底泥,这么烦。
进了太后寝宫,嚯,三缺一。皇太后,北静太妃,南安太妃,就差她一个了。
北静太妃与她最为相熟,见了面便道:“妹妹快些来,太后娘娘今天做东,先打牌,然后请我们吃好的。”皇太后听她叫的亲昵,便问道:“你为何与我的老亲家这般相熟?”北静太妃笑道:“这也是我的老亲家呢。”太后想了想,笑道:“是了,滢儿是嫁到他们家了。”南安太妃便也凑趣道:“林姑娘可是闺秀里的翘楚,恭喜太后,恭喜忠顺王爷。”
黎胜见了南安太妃,就记得书里南安太妃如何强逼贾家认探春为义女,远嫁和亲。有一说一,这个仇是很深的。于是她鬼使神差道:“我家还有一位姑娘。”众人见说的突兀,都愣了一下,黎胜干脆直抒胸臆道:“我想着还要跟南安太妃家结亲呢。”皇太后先笑出声来:“好!好!”这个老亲家果然很有趣。
北静太妃也笑道:“可是太子妃的庶妹?”因见过一面,印象很好,除了东府大姑娘年纪尚小,西府的姑娘确实只剩这一个了。
南安太妃原本是一点也不打算与贾家结亲,她早想把自己娘家的侄孙女嫁给世子,可是听到太子妃的庶妹,虽是庶妹,但是太子妃的庶妹,实在不由得她不多想想。
“这可是好事啊。”太后见南安太妃犹豫,便说道:“我记得世子还未定亲,如今正是好时候。”南安太妃连忙陪笑道:“是,正好十六了。”黎胜笑道:“我家三姑娘今年十五岁,正巧将笄之年。”话都说的这么明显了,太后便笑道:“那我给老亲家保个媒如何?”黎胜只管谢恩。南安太妃见大势已去,不容挣扎,也只好谢恩。
太后非常欢喜,便说道,以后咱们要常聚,一屋子都跟老太君是老亲家呢。黎胜此时也瞧出太后是个妙人,连连点头称是。北静太妃与南安太妃是有几分不对付的,今天看她被按着头给孙子定亲,顿时就觉得很快乐。贾家那个三姑娘可是厉害呢,别看是个庶女,一般人家的嫡女都比不上的厉害。仔细品品,她比她太子妃姐姐都厉害。
黎胜笑的很开心,她当然知道探春很厉害,进了南安王府,不用一个月,保证上上下下给你们弄的利利索索明明白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