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追书网 > 司陵邑 > 第19章 沉舟问诊

第19章 沉舟问诊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闲王独自出了潜芳华,未时未过,出宫尚早,便想着去给皇上皇后请个安,于是沿着甬道朝内宫行去。

经过未央湖边的沉舟阁时,有个宫女从阁内转出来见礼,恭顺道:“闲王安好!璃妃娘娘听闻闲王进宫了,特邀您阁内小坐。”

闲王闻言,心下明了。璃妃出身空山居,医术远超宫中太医,这些年除了负责给皇上调理身体外,偶尔在他进宫时,也会好意替他探脉,开些滋补的药。这事儿皇上、皇后和各位皇子也都知道。

恰好,他也有事想找璃妃问问,于是道:“带路吧。”

闲王跟着宫女,一路进了沉舟阁。

这沉舟阁实际上就是一个建在湖岸边的四方阁,之所以叫沉舟,一是因为这里的景致优美,让人不禁停舟驻足,二是因为周边芦苇丰茂,水路难觅。

璃妃临窗而坐,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些医书和手枕。身旁站了位宫女,见闲王进来,便和引路的宫女一同退到了门外。

按说两人是要避嫌的,但璃妃每次诊脉都要求他人避让,理由是空山居医术不予外人探究。除了皇上有时可以观珍,从未让病患以外的人在旁观望。皇上对此也持默许的态度,久而久之,人们也便习惯了。

闲王径自见礼后,便坐在了离妃对面,略微挽袖,将手腕置于手枕上,道:“有劳璃妃!”

璃妃伸手搭脉,片刻后,轻声说:“闲王虽然奉命查案,还是应当注意调节身心,以免优思过重。”

闲王点头:“多谢璃妃关心。近日确有些事困扰不得安枕,正想向璃妃请教。”

璃妃又道:“我只是略懂些医术,恐难为闲王分忧。”

闲王:“璃妃过谦了。请教璃妃入宫五载,都未曾与七公主相见,如何解这思念之苦。”

璃妃收回诊脉的手,提笔在桌案上开始写诊疗记录。边写边回道:“偶有家兄传信,告知小女境况。”

闲王颔首,又道:“算来,七妹今年应该也有16岁了吧。璃妃不想见见么。”

璃妃轻叹,手上未停:“自然是想的,只是他生来顽劣、散漫、少礼教,如果入宫来,恐伤了皇家颜面,不如放逐山野。女儿家不求她建功立业,只愿她一生平安喜乐。”

闲王了然的点点头,又问:“璃妃是通达之人,只是不知七妹可否理解您的良苦用心。”

璃妃放下笔,望向窗外深深草木,黯然道:“许是不知吧。听说,时有偷跑下山寻我的荒唐之举,幸而家兄都及时制止了。”叹口气又继续:“如今年岁逾长,真怕哪日没看住,就偷偷进了这王城,惹出些莫名的事端来。”

闲王闻此,对璃妃的态度已然明了。安慰道:“堵不如疏,璃妃何不求父皇准七妹进宫,见上一见。”

璃妃摇头:“还是算了,见了一次,就想再见第二次,第三次,终有一日便不愿分开了。我不是心性坚韧之人,小女也不是严于律己之人。就不给陛下添麻烦了。”

闲王安慰道:“那就委屈璃妃了。”

璃妃苦笑:“这宫里记挂小女的人不多。今日能与王爷聊上几句,也算排解了我的思念之情。王爷久居宫外,闻达天下,若有一日能遇上小女,还望念在手足情深,多加照顾提点、莫让他惹出大的祸事来。本宫再此先行谢过了。”

说着,璃妃便真的起身郑重的向闲王行了一个大礼。

闲王赶忙还礼,道:“璃妃不必如此。本王这些年承蒙璃妃医治、调养,尚能在这世上行走。这份恩情,本王铭记,七公主本就是本王亲妹,理应照扶。”

璃妃慧心的笑笑,说:“如此,本宫也就放心了。”

闲王:“今日怪本王失言,实在是见了司陵女史,其中有几人与七妹年龄相仿,忽然就想起来,倒是惹璃妃娘娘忧心了。”

璃妃:“都是些小女儿家,不论出身如何,进了这皇宫,终究是少了些依仗,若无过失,还望王爷能够厚待。”

闲王:“璃妃仁厚,本王记下了。”

璃妃笑着将桌上的药方递给闲王:“这是最新的药方,王爷可着御医看过后,再行服用。”

闲王接过药方,又问:“不知本王的病情可有变化?”

璃妃语调轻缓着说:“王爷气血虚亏、元气损耗过大,需得经年调养。加之近日优思过重,有些积郁,还是应早些自这纷扰中脱身才是。”

闲王满意的点点头。起身道谢后,告辞。

闲王走后,两名宫女进来,一人问:“娘娘可是要回宫了。”

璃妃起身,淡淡道:“去御书房吧,闲王的身子经不得消耗,还需早些让陛下知道。”

宫女应是,对视一眼,默默跟在璃妃身后。

见了璃妃,闲王便无心去给皇上请安了,索性径直出了宫。公孙守等在宫门口,见他出来,迎上去,扶着人上了马车。

闲王一坐下,就卸了在宫时的儒雅端方,病气深重的伪装,慵懒的斜靠在车壁上,一手支着头,闭目养身。

公孙守看他这样,也不好开口打扰,可又急得不行,便不停的在一旁叹气。闲王实在厌烦了,问:“有话就说!”

公孙守闻言,耿直道:“王爷今日见到影子了么?”

闲王闭着眼睛轻哼:“嗯!”

公孙守:“影子可好?”

闲王将眼睛眯成缝,斜睨着公孙守:“你不是自有办法和她联系么?”

公孙守被睨的心虚:“进宫之后,就断了联系。”

闲王:“哦。”

公孙守:“所以………”

闲王有些不耐烦了,他觉得公孙守定是右相捡来的,不然怎么和公孙城相差甚远。

“所以你也知道那是皇宫,多少双眼睛看着,你觉得本王能说什么?说你甚是想念,拖本王转告,说你活蹦乱跳好得很,而且马上就要在长公主的安排下,择京城闺秀成亲?”

公孙守:………看来闲王是真烦了,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刺他。于是道歉:“我错了。您先歇会儿,武管事还在王府等着呢,好像有急事。”

闲王也懒得再废话,闭目不再理他。忽又想起袖中的药方,便甩手拍进公孙守怀里:“去太医署,让他们看看,没问题就把药抓回来,每日煎服。”

公孙守接过药方,一看上面的私印,便知是璃妃给的。这些年璃妃没少帮忙开药,有些是为了掩饰闲王的病情,有些也确实是为了调养。闲王的身子虽然虚弱,却也不似看起来那么岌岌可危,平日里吃些滋补的药即可。但闲王素来谨慎周全,和璃妃彼此心照不宣的演了这许多年的朝不保夕的戏码。

很快到了王府,闲王被扶下车,送进王府,扶着进了书房。直到看见武管事,公孙守才转身又出了王府,往太医署去。

武管事早就侯在书房里,见闲王回来,连忙躬身行礼。

见武管事忧心忡忡的样子,像是出了什么大事,不等坐下,闲王便问:“出了何事?”

武管事给他倒了杯茶,才斟酌着开口:“今日传来消息,湖州瘟疫,整个县城的人全数染病,当地官署恐疫情蔓延,封城烧村,死伤过千。此事估计再过几日就要传到京城了。”

闲王闻言震惊不已,急切地问:“何种瘟疫?何时起的?遏制住了么?”

武管事:“目前还不知道,只说染病的人开始会觉得周身瘙痒,不过一日就全身如虫咬,肺腑剧痛,次日就会口吐黑血,不消三日就死了,且传染极快,只要是接触之人,无一幸免,不足半月,就全城沦陷了。”

闲王:“何人报的信?”

“南堂当地商铺的账房,也染了病,这时估计人已经没了。” 武管事不禁惋惜。

闲王沉默了片刻,又问:“周边可有消息?”

武管事摇头。

闲王握着扶手,忧心忡忡的说:“那估计京城一时不会有消息了。”

武管事不解:“疫情爆发,当地官署理应向州郡通报。没有不报的道理呀”

闲王解释道:“如果上报,周边地区也该有消息传回了。周边都无消息,就是人为的封锁了。”

武管事震惊:“这是为何?”

闲王也在思索:“是啊,为何?”除非当地已有救治方法,否则没道理不报,于公,性命攸关,牵系着社稷安稳;于私,朝廷治疫势必会拨款拨银,对贪官又是个生财的好门路,对明臣,则是个建功的好机会。

“让周边郡县把消息传出去,务必让州府知道。越快越好!”闲王吩咐。

武管事领命,要走,又被叫住。

闲王:“再派几个医术好的去当地查看,争取早日研制出药方,遏制疫情蔓延。去的多备些草药和银两,务必小心。”

武管事领命走了。

闲王再无心喝茶,随手拿过一本地方志翻看,好巧不巧这地方志中正记录了一场发生在前朝末年的瘟疫,更为凑巧的是患病之人的症状,正与武管事刚刚所描述的症状极为相似。

闲王越看越心惊,越看越觉的这瘟疫来得蹊跷。

关于前朝那场瘟,闲王依稀听公孙智提起过。当时朝廷忙于应对北方蛮族的入侵,疏忽了瘟疫的救治,并未派御史或者监察前往地方赈灾,叫地方官员自行处置。而胆小的地方官,为了保命,早早的携家眷逃出了疫区,加速了瘟疫的传播;有些虽然留下了,却想以力破巧,将疫区封锁,将染病者统统焚烧坑埋,尚无症状的也必须集中看管。百姓们本就无药可医只能等死的情况下,又失了自由,对官府和朝廷的不作为或者胡作非为深恶痛绝,于是有人揭竿而起,慢慢引发了大规模的叛乱。

最后,是当时尚为郡守的先皇,自筹资金购置药草、安置灾民,并请幻龙族出山,研制药方,才把疫情压制下来。在病患逐渐康复的间隙,先皇又联合幻龙族,一举收复反军,就此开始了推翻前朝的争霸之路。

那么如今这场瘟疫是否也会如前朝一般,因未及时救治,而引发暴乱呢?如今幻龙族不知在何处避世,当年的药方有没有留存下来,是谁在刻意封锁消息,这真的是一场瘟疫么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